云南: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“绿色引擎”
- 更新时间: 2021-04-26 点击次数: 162
北极星水处理网讯:“十三五”以来,云南省以大工程带动大绿化,大绿化带动大发展。5年来,完成营造林3847.7万亩,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286.7万亩,石漠化综合治理538.36万亩,防护林建设60.9万亩,年均义务植树1亿株以上。昆明、普洱、临沧、楚雄、曲靖等荣获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。全省累计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35个,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,全省乡村绿化率达到47.45%,超过国家和省确定的2020年达到30%的目标。
“十三五”以来,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和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”的发展理念,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美丽云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日前发布的《“十三五”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报告》显示,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,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大气、水、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,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,节能减排成效显著,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
围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,云南上下一盘棋,坚持系统构建,强化体制机制创新。省委专门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,先后12次召开专项小组会议,高位推动各项改革工作。2014年以来,累计完成建设制度、保护制度、治理制度、管控制度、执法制度、责任制度、产权制度、补偿制度等8类制度130余项改革任务,主体功能区规划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、河长制、环境监管执法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、不动产登记、生态补偿、国家公园制度等一批先行先试、实践创新的改革事项成效逐步凸显,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不断突破,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“四梁八柱”基本构建。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首部综合性、统领性、倡导性、促进性的地方法规《云南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》于2020年7月正式施行。
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,全省国土空间不断优化。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、生态空间基本构建。通过强化“一张蓝图”管控,云南省着力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实现“多规合一”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.84万平方公里,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.9%。编制完成“三线一单”,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。
把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作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抓手,云南省坚持示范引领,推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省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、5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、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、3个国家级生态村,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、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(市、区)、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(街道)、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。
提亮云岭山川生态“新颜值”
良好生态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,也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在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、高位推动下,云南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,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,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,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。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保持98%以上,其中2020年为98.8%;全省地表水(369个国控省控河流断面及湖库点位)水质优良比例为82.4%,较2015年提高5.8个百分点;出境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率100%,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III类以上;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改善,抚仙湖、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,滇池甩掉劣V类水体的帽子,九湖中劣V类水体的湖泊,已由“十三五”初的4个(滇池、星云湖、异龙湖、杞麓湖)减少为2020年底的1个(杞麓湖)。
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。2018年以来,云南着力聚焦旅游资源丰富、民族文化浓郁、田园风光秀美、通达条件良好的村庄,围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,旅游厕所布局合理、数量充足、干净卫生,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等要求,全力推进旅游特色型村庄建设。
如今,走进彩云之南的村村寨寨,乡村绿化全面提升,污水治理逐步完善,村容村貌改善显著,生活垃圾清仓见底,厕所革命持续推进,生活习惯逐步养成。弥勒市可邑小镇、澄江市马房村、临翔区南美特色旅游小镇……随着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旅游特色型村庄的建成,生态优势已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。
汇聚发展绿色“新活力”
探索科学发展,绿色发展的云南路径,“十三五”以来,云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关系,把节约资源作为产业转型升级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抓手,全面加强各领域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,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。
以全面推进能源、水、土地和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云南省持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落实,实行最严格的节水制度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,单位能耗、水耗大幅度降低,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,全省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,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19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2157.65万吨标准煤,全省单位GDP能耗0.5235吨标准煤/万元,比2015年累计下降16.8%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.5029吨标准煤/万元,比2015年累计下降17.5%。与此同时,单位用水量下降,用水效率提高。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。以万元GDP用水量为例,由2015年的109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67立方米,下降了38.5%。
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,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2019年,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52.6%,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,新旧动能转化步伐提速,烟草、电力、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,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“三张牌”发展势头良好,“一烟独大”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,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,“绿色”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,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,居全国第2位。
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铝、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,全省“十三五”以来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、粗钢产能453万吨,取缔“地条钢”600万吨,退出煤炭产能3827万吨。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,普洱推行GEP与GDP双核算、双考核,探索走出了一条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的创新之路。
本文章转载“北极星水处理”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